快捷搜索:  as  xxx  鹌鹑  养狗    小龙虾  土豆  鸭蛋

重庆开州邓小芬熬制红糖“熬”出甜日子

像小山一样堆积的甘蔗,吐着白色甘蔗渣滓的榨汁机,热气腾腾的大锅,沸腾的黄色的糖浆,十几个系着大围裙的师傅们,正在一溜儿排开的大铁锅里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甜香……
 
    近日,在重庆开州白鹤街道三合村,看到了传统熬制红糖的一幕。
 
    这是80后小伙子邓小芬和好朋友张志勇合伙开办的白鹤沙湾甘蔗红糖厂。
重庆开州邓小芬熬制红糖“熬”出甜日子
 
    传统红糖受青睐
 
    邓小芬今年32岁,家住白鹤街道三合村,出生在一个很贫寒的家庭。邓小芬小小年纪就跟人去上海,开始了漫漫的打工路。
 
    聪明、吃苦、肯干的邓小芬什么重活脏活都肯干,后来在一家建筑工程队里,当上了管理人才。
 
    “在外久了,还是想回家。”邓小芬说,一晃打工10多年了,每每回到老家,还是梦想着能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邓小芬的妻子朱红是南门镇人,2015年,邓小芬发现,南门的红糖生意很不错,不少人都慕名前来购买。而且很多村民靠种植蔗糖,走上了致富路。
 
    “何不也来种植甘蔗,熬红糖呢?”这个主意一冒出,邓小芬立即开始考察研究和市场走访。
 
    邓小芬在走访中发现,近年来三合村外出人员较多,好多家庭都是老人和妇女在家带孩子,农活干得不多。
 
    “如果进行大规模的甘蔗种植,应该很有前景。”邓小芬暗暗下定了主意。
 
    于是他和好朋友张志勇商定,投资建立白鹤沙湾红糖厂。
 
    说干就干,2015年10月,邓小芬流转土地121亩,并请来工人进行土地平整。
 
    当年12月,邓小芬和合伙人投资13万元,去南门购置了13万斤甘蔗种苗,请来村民40余人,大面积种植甘蔗。
重庆开州邓小芬熬制红糖“熬”出甜日子
 
 
    18道工序熬红糖
 
    “甘蔗一年就能有收成,这一点也是我最看好的地方。”邓小芬指着基地一里片葱郁的甘蔗林,满脸的自豪。
 
    笔者看到,在甘蔗基地里,20多个村民正在地里忙碌着,有的砍,有的捆,有的扛着走,一副忙碌的景象。
 
    而在红糖厂里,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甘蔗,一边是热气腾腾的熬制车间。10口大锅里,正冒着热气。工人手持长长的工具,各负其责,忙得不亦乐乎。
 
    “那边是榨汁机,这里是沉淀池,这一排排的锅,装着浓度不同的原材料。”师傅告诉笔者,从甘蔗到成品糖,有18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温度多少,浓度大小,熬制时间,色泽浓淡,都非常讲究。
 
    大约2个多小时,记者看到了一锅熬制成黄亮亮的、可以牵成长丝的红糖,师傅不停搅拌,去热,冷却,然后分装在备好的纸盒里。
 
    “我们目前还是小作坊经营,一天可以熬糖1吨左右。”邓小芬指着库房里一叠叠红糖成品,显得很兴奋。
 
    “这个红糖很正宗,味道巴适。”附近村民周大兰说,她们每天看着甘蔗变成糖,吃起来放心。
 
    一起过上“甜”日子
 
    在沙湾红糖厂,记者看见,村民就近务工的大约有40多个。
 
    “我们帮着砍甘蔗,每天60元”,基地里,刘从梅麻利地捆着砍下来的甘蔗。
 
    “我们男同志下力多些,工资是70元每天”,一位肩膀上扛着甘蔗的60多岁的村民笑着补充道。
 
    “邓总的糖厂很有带动辐射作用。”白鹤街道干部郑文说,糖厂的建立,对三合村村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熬糖高峰期,用工量大,甘蔗基地上,需要人给予长期管理,固定工也不少,同时,周边零散户,亦可以利用闲置地种植甘蔗,带来增收。
 
    “邓老板搞一个糖厂,让我们家门口挣钱钱啰。”村民余定军乐呵呵地说道。
 
    据悉,沙湾糖厂今年的甘蔗收成近200吨。“虽然天干造成减产,但今年我们的红糖成品接近20吨,按照现在市价,毛收入50万元是有的。”邓小芬说,红糖走上电商平台,不愁销,他对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我们还会开辟更多的土地进行种植,同时,实行联户经营,把村民的零散地利用起来,做大做强,力争把沙湾红糖做出品牌来。”邓小芬说,厂子做大做强,就会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过上“甜日子”。
熬制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