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王东风:加工鸡粪燃料市场前景好
污水处理厂每天上千吨的污泥,规模养殖场令人头疼的鸡粪牛粪,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两大“污染源”。但在重庆市有一家企业,已试验成功这样的项目——
1月12日,重庆大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风,拿着刚刚来自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报告中关于用污泥和鸡粪牛粪制作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噁英只有0.44,大大低于1的限值的检测数据,让他激动不已。
“我们的努力终于成功了!”王东风把几位公司的科研人员叫来,下达指令:“迅速启动与区县合作的这个项目。”
存放微生物工程菌的实验室
面源污染中的两大污染源
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中的头号“恶人”。王东风说,这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
自从几年前涉足农业以来,王东风的公司就开始关注并投入资金,要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上找出一条路子来。
2016年起,王东风组建了大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进行合作,开展面源污染的治理实践。一年来,已先后在北碚马鞍溪、大足十里沟水库等地,运用生物治理方案,在治理水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然而,在造成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方面,还有两大污染源难以解决:一个是各区县都已建起来的污水处理厂中积存下来的污泥,每天有近2000吨。这种污泥里面的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含量较重。目前处理的方式是以填埋为主;二是规模养殖场中所产生的鸡粪和牛粪等,这些粪水会直接造成面源污染。
“这两大污染源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王东风说。
污泥、牛粪鸡粪制成的“蜂窝煤”
合力攻关 污染源变成燃料和肥料
2016年,王东风组建起专门的科研团队,在西南大学等生物专家的指导下,开始攻关这两大污染源。
经过不断的试验,如今这一难题已经从技术和治理工艺上被攻克。
“你看,经过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泥和鸡粪,一点也闻不到臭味,并且能够成为很好的燃料。”在大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里,王东风拿起一块“蜂窝煤”,掰成两块,递给记者。
记者拿起来放到鼻子边闻了闻,一点味道也没有。用污水处理后剩下的污泥和鸡粪混合发酵后做成的蜂窝煤,拿在手上,感觉比煤轻多了。在蜂窝煤炉里燃烧出来的热量,与煤炭做的蜂窝煤没有区别。而在另一间屋里堆放着还未发酵好的鸡粪和污泥,则臭气熏天。
“在对污泥和鸡粪牛粪、甚至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重点是通过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微生物工程菌,根据不同的污泥、牛粪鸡粪等,研究出不同的配方,然后在混合的污泥、鸡粪和牛粪及餐厨垃圾中,加上微生物工程菌及相关配方料,进行发酵等处理,使之变成燃料,烧过的燃料余灰,又作为肥料,回到土地中。”大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说,通过处理转化成的燃料,既可用于家庭用燃料,也可代替燃煤,用于工业燃料。
公司在这项科研中,得到西南大学专家的帮助。在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公司从国外引进的微生物工程菌,通过提纯复壮和优化,成为适应各种污泥和牛粪处理的菌种。
“目前,通过微生物工程菌所配制出来的配方,与污泥和鸡粪牛粪等进行发酵处理的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成熟。”西南大学教授崔红娟说,通过微生物工程菌的作用,能够将污泥、牛粪鸡粪中的重金属去除。
大足的十里沟水库是一座老水库,多年未经过清淤,其存积在库底的污泥有1米厚。
王东风说,去年,公司与当地合作,利用由西南大学筛选出来的微生物工程菌,运用研究出来的生物治理方法进行治理。如今,这座水库里的污泥,已得到有效的治理。
在治理水库和河流的污泥污染中,抽出污泥很关键。王东风说,公司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小型的污泥抽取船,用于水库污泥的抽取。
“从目前进行的工艺和技术来看,用微生物工程菌治理污泥和污水以及鸡粪牛粪等面源污染物的路子是可行的,前景不可估量。”崔红娟说,“目前,这一整套的科技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走出实验室 科技成果将推广出去
“作为农业企业,对自己成功的科研成果,不会只放在实验室里,会迅速地运用到实践中。”王东风说,目前,已与好几个区县在洽谈,要将这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公司已决定,先在一个区县进行推广,等大面积运用试验成功后,再在全市推开。
目前,公司已经组建起包括生物专家在内的大面积推广运用的科技团队,并与合作的区县进行对接,将在近期正式启动。
“这条路子走起来,虽然还有不少的难关要攻克,但是,我们有信心走下去,也一定能成功。”王东风说,这必定是一项既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又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