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as  xxx  鹌鹑  养狗    小龙虾  土豆  鸭蛋

2017年河南农村干什么能赚钱?河南农村发展什么项目好?

岁稔年丰、富裕安康,是每个农民的期盼。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广袤的中原土地上,农民们正思索今年的新打算,谋划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来吧,跟随我们的脚步,深入田间地头,一起倾听农民朋友春天的心声,看一看今年河南农村人干什么赚钱?
2017年河南农村干什么能赚钱-树莓种植
  河南兰考种植大户邵影洲:树莓种到丝路上
  邵影洲是河南兰考县谷营镇齐场村人,2012年他开始种植树莓。如今流转周边5个行政村的近2000亩土地,全部种植树莓。
  “树莓营养价值高,树莓饮料在大城市非常流行,咱的树莓果不用发愁销路。”邵影洲说。他成立了九洲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流转附近农户土地,每年租金是每亩1000斤麦子,这比农民自己种地的纯收益还高。村民除了租地收入外,不出去务工的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齐场村是个大村,4000多口人。齐场村的王利,50多岁,常年在合作社干活,每天工钱150元。
  “一年下来,咋说也得挣四五万块钱。”邵影洲说,像王利这样常年在合作社务工的有30多人,经常来帮忙的有七八十人。
  7月下旬进入盛果期,一直持续到9月底。盛果期采摘高峰一天需要五六百人。快手每天能摘100多斤,慢手也能摘六七十斤,一斤1元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一个夏天至少能挣四五千块钱。
  树莓娇贵,不销售出去就得抓紧冷藏起来。合作社原来建的冷库只有600多立方米,去年底邵影洲又投资近50万元建起一座新冷库,有1500多立方米,目前就剩下安装压缩机了。
  邵影洲今年盘算着建起自己的树莓庄园,自己酿酒,生产树莓饮料,把树莓往深处加工。他算了一笔账,一斤树莓果现在市场价是5块钱,但三斤树莓发酵后就能做成一斤酒,每斤酒至少能卖四五百元,高档树莓酒甚至上千元,利润相当可观。“中央提倡供给侧改革,我们这就是供给侧改革,一深加工,树莓价值成倍往上翻。另外,将来的树莓酒一定得有自己的品牌!”邵影洲说,目前正在选厂址。
  工厂一旦建起来,现有的树莓鲜果肯定不够用。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去年邵影洲又在新疆流转土地千余亩,全部种了树莓苗,为未来深加工打好原料基础。
  “今年开春后,天一暖和,肯定满地都是绿莹莹的树莓苗。”在寒风中,邵影洲畅想着几千里之外的田野,充满了希望。
2017年河南农村干什么能赚钱-核桃加工
  河南新密合作社理事长郑观坡:核桃加工味更香
  黑峪沟村地处新密市白寨镇西北部,距离镇区偏远,全村5000多口人,大部分都在家务农,缺水问题让种地只能靠天收,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作为农家子弟的郑观坡,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外出闯荡,摸爬滚打中,他积累了些资金,也练就了勇于创新的本领。2014年,村“两委”换届,带着全村老少爷们的信任和重托,郑观坡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要改变黑峪沟现状,必须通过创新创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新道路。”郑观坡上任后,经过多方考察,立足黑峪沟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选准了丰源、辽丰两个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形成规模种植面积400亩,散户1000亩。
  “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这是郑观坡发展核桃种植的思路。为了让核桃种植销售利益最大化,延伸核桃的价值链,去年他又带领村民成立郑州润力星实业有限公司,探索以核桃加工生产包装为主要产品经营新模式,并可安置当地富余劳动力近200人。
  “今年全村核桃种植面积将超过2200亩,预期收入6500万元,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新年展望,郑观坡信心满满。
2017年河南农村干什么能赚钱-种植樱桃网上卖
  河南新安县新型农民王万松:网上多卖樱桃
  有人说,新型农民就是“农商”,从这个角度看新安县五头镇独树村的农民王万松,可谓十分贴切。
  春节时,王万松忙得不亦乐乎,他的网上年货店生意红火,短短20多天时间,已经做了600多单生意。
  独树村盛产樱桃。2012年,因为310国道改建工程开工,村里的部分樱桃树需要“让路”。王万松想,与其把樱桃树砍掉,不如加以利用。于是,他在村里承包了200亩地,从农户手中购买了1000余棵樱桃树移栽到田里,建成了采摘园。次年,他与团购平台合作,在网上销售观光、采摘门票,游客纷至沓来,他利用网络淘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新安县的一次免费培训让他走上了电商之路,并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去年,光樱桃我就卖了300多万元。”王万松说,“啥东西只要上了网,就一下子走到了全世界消费者面前。有了网络我们的赏花游、采摘游,都能成为网络上的‘香饽饽’。”
  一次参加婚礼,王万松再度看到商机:五头镇是洛阳周边远近有名的“厨师之乡”,村里群众办喜事喜欢在自家院子里搭火做饭,红薯粉条、笨鸡蛋等原生态的食品做出来,让人回味无穷——他由此悟到了新的主攻方向:将农村的土特产做成礼包,上网销售,让更多城里人尝到农村的老味道。
  设计包装、商谈货源、装修网店、考察物流……进入腊月,王万松的网上年货店生意渐渐火了起来。20多天时间内,他准备的大礼包卖得“见了底”。
  “脑子一转,黄金万两。我理解的新型农民就得眼界新、头脑新,永远紧追新形势。”王万松说。
  他说:“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商务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可以让落后地区的资源变成商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王万松将进一步扩大产品线,将辣椒、柿饼、杂粮等新安土特产也进行包装,通过电商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帮助更多群众增收。
2017年河南农村干什么能赚钱-养殖家庭农场
  河南开封养殖大户潘书志:休闲农业风光好
  “天作被,地当床,养鸭棚里娶新娘”是开封市马庙村年轻人的创业“宣言”,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蛋鸭养殖基地,“领头雁”就是马庙村村民潘书志。
  正月初八那天,潘书志又买了5万只鸭苗回来。2015年,潘书志与大马乡创业青年合办了养殖基地,去年出栏量10多万只,他主要负责技术。其实,不仅是养鸭,在乡亲们眼里,养鹅、养鱼,潘书志也都有一套,经常找他取经,见面都叫他“潘老师”。
  众人眼中的潘老师不过初中文化,却是十里八乡的“偶像”,他的敢想敢干爱学习是出了名的。1984年,老潘就率先承包贾鲁河滩闲置的170多亩鱼塘,当年就赚了4万元左右,被邀请作为养殖万元户代表去各地传授经验。
  “要想干成什么,自己首先得是内行。”这是老潘的经验之谈。1997年,老潘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动物营养学,那年他已经42岁。回来后,老潘探索出一种令人称奇的新型养殖模式——鸭鱼混养。“鸭粪转化成的浮游生物可是鱼的好食物,亩产六七百斤的鱼塘有了鸭子就不用投饲料了,省不少钱呢。”老潘很是得意,鸭鱼双丰收,收入节节高。
  让老潘骄傲的不止于此,在他的带动下,高峰时期,全村80%的人都在养鸭子,存栏量有1000万只。现在,以马庙村为核心,鸭产业已辐射了周围五六公里,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饲料、兽药、蛋产品加工、老鸭运输,哪个环节都有人干。”老潘说,仅马庙村的咸鸭蛋、松花蛋等蛋产品加工企业就有10余家,他们的蛋产品销售北到黑龙江,南到浙江、云南,畅销全国各地。
  老潘的家庭农场刚成立不久,在去湖南、湖北、连云港等地考察后,62岁的他今年又瞄准了休闲农业园,规划了稻田养虾、鱼鸭混养、林果采摘等项目。老潘说,初步先搞1000亩,技术不是问题,资金缺口太大,眼下正在跑贷款。“这只是试验田,搞好了别说1000亩,1万亩、10万亩都有可能。”老潘踌躇满志。
2017年河南农村干什么能赚钱-养殖孔雀
  河南淅川返乡创业农民吕志波:养好孔雀富一方
  刚过立春,南阳市淅川县皇冠蓝孔雀合作社里已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孔雀园里天天爆满,每天的游客都在3000人以上。”说话的是吕志波,孔雀园的老板,一身朴素的装扮,正蹲在孔雀养殖舍边记录孔雀生长情况。
  今年39岁的吕志波出生于淅川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5岁辍学,外出打工,干过零工,当过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车到云南,见到了吉祥美丽的孔雀,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时,淅川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对回归创业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吕志波想着,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何不自己回家开个孔雀园呢?
  说干就干,吕志波东挪西凑地攒了8万元资金,买回了20只孔雀种苗,在自家楼顶养起来了。
  孔雀来淅,水土不服,养起来颇不容易。屡经波折后,吕志波把家中的孔雀园搬到了山上,让这些精灵有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孔雀也从最初的20只繁衍到300只左右,开启了孔雀致富的大门。
  出身农家,吕志波深知农民土里刨食的艰辛。2012年,已经精通养殖技术的吕志波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带领群众致富。
  在上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吕志波投入500万元,成立皇冠蓝孔雀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竹园村300亩荒坡地,把他的蓝孔雀与养殖基地搬到了这里,养殖孔雀1万只。随后,吕志波又利用孔雀粪发展了300亩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橘子、桃、杏等有机水果基地,搞起了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采摘等项目,基地规模越来越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同时带动了竹园村3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春节期间,吕志波又有了新打算。“今年,我准备再建一条民俗小吃街,让村民们都来这里做生意!”他还计划租下临近基地的几百亩荒山,扩大规模,打造集旅游观光、孔雀观赏、果树采摘、孔雀食品加工、餐饮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化示范园,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农村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