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种植绿色有机大红茄成农民致富好项目
2010年新营子村开始发展“大红茄”绿色有机种植,利用信息交流平台番茄种植大棚从50个发展500个,从起初东奔西跑找商家“卖”,到如今南来北往的商家上门儿“买”。合作社负责人邬心明对记者说:“我们产多少,人家要多少,销路可是不愁!就按每个大棚平均产1.5万斤算,500个大棚就是750万斤,每斤8毛,就是6百万,抛去成本,每年的受益也还不错!”
走进内蒙古包头市心明农业合作社的物流车间,一大片红红的番茄十分抢眼,工人们熟练的将一个个番茄包好蜡纸整齐装箱,感觉小番茄包裹的像“小苹果”,一个3两的“红番茄”在农民的眼里成了“金蛋蛋”。
“我们的番茄主要销往成都、广州、长沙等地,包蜡纸可以让番茄保鲜40个小时,方便远距离运输。7、8月份我们本地产的番茄正好补充了对方市场的缺口,卖个好价钱。”合作社负责人邬心明对记者说:“现在番茄是8毛钱一斤,具体价钱随行就市,往年最高卖到1块2,我们产多少,人家要多少,销路可是不愁!就按每个大棚平均产1.5万斤算,500个大棚就是750万斤,每斤8毛,就是6百万,抛去成本,每年的受益也还不错!”
2010年新营子村开始发展“大红茄”绿色有机种植,从起初50个到如今的500个番茄种植大棚,从起初东奔西跑找商家“卖”,到如今南来北往的商家上门儿“买”,信息交流平台可是起了大作用。“我们是在2011年农博会上‘相中’这个番茄的,每年7月下旬到9月中旬,我们就来土右旗专门收番茄。”来自成都的商家王斌对记者说:“我们是订单生产,保证货源供应,不愁销路,中间的利润也不错,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每斤2块多,差一点也卖个每斤1块4,我们和农户是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58岁的新营子村村民王营,子女常年在外打工陪读,留下老两口住在村里种地,“我家里种了4亩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三四千就算不赖了。2011年,我和老伴儿来合作社打工,每月每人挣个两千多,一年下来老两口就挣4万多元,生活可好过了,还能贴补娃娃们,不误自己家种地,守家在地就挣点好钱。”王营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合作社基本上都是我这岁数的人在打工,农忙的时候有140—160多人,要不我们五六十的人去哪儿打工能挣这么多了?”
除了500个番茄种植大棚,新营子村还发展绿色果蔬种植,90个果蔬大棚也格外的惹人眼球,“这90个大棚我们是一年四季种市场上比较紧缺的果蔬,比如冬季的西瓜、香瓜,当然番茄依然是主角儿,虽说是反季节,但我们是绿色种植,用的都是有机肥,工人、大棚一年四季不停歇。”邬心明介绍说:“这些年收益不错,下一步我们还想再扩大种植规模,多解决我们本地的剩余劳动力,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让父老乡亲们跟着富起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大农户增收,大农户增收后扩大产业规模转移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富了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会给大农户带来更好更多的生产致富条件,循环链条拉起来,农民致富的梦想也开始了!